閱讀理解策略成分與年級對照表 
項目/
策略
|
教學要點
|
一年級
|
二年級
|
三年級
|
四年級
|
五年級
|
六年級
|
識字
|
形音連結
|
●
|
●
|
●
|
|
|
|
部件辨識
|
●
|
●
|
|
|
|
|
組字規則
|
|
●
|
●
|
|
|
|
流暢
|
流暢性
|
●
|
●
|
●
|
|
|
|
詞彙
|
單一詞彙
|
|
●
|
●
|
●
|
|
|
擴展詞彙
|
●
|
●
|
●
|
●
|
|
|
由文推詞義
|
|
●
(新詞)
|
●
(多義詞)
|
●
|
●
|
●
|
註:教學要點說明
1. 部件辨識:包含聲旁、部首以及基本字帶字。
2. 單一詞義:學習詞彙的意義,如使用字典、例句。
3. 擴展詞彙:透過意義關聯的方式學習詞彙,如造詞、同義詞、反義詞、詞素覺知。
4. 由文推詞義:由上下文蒐尋詞彙意義,推測詞義。
閱讀理解策略成分與年級對照表 
項目/
策略 |
教學要點 |
一年級 |
二年級 |
三年級 |
四年級 |
五年級 |
六年級 |
課文
大意 |
重述故事重點 |
● |
● |
|
|
|
|
刪除/歸納/主題句 |
|
|
● |
● |
|
|
以文章結構寫大意 |
|
|
|
◐
認識
文章結構 |
● |
● |
推論 |
連結線索(指示代名詞/轉折詞)/(句型) |
●
(指) |
●
(指) |
●
(轉) |
|
|
|
連結文本的因果關係/(句型) |
● |
● |
● |
● |
|
|
由文本找支持的理由/(句型) |
|
|
● |
● |
● |
● |
找不同觀點(找反證)/(句型) |
|
|
|
● |
● |
● |
自我
提問 |
六何法 |
|
● |
● |
|
|
|
有層次的提問 |
|
|
|
◐ |
● |
● |
詰問作者 |
|
|
|
|
|
● |
理解
監控
|
理解監控 |
|
|
● |
● |
● |
● |
註:表格中圖示「◐」表示開始認識。
如:四年級尚未使用「以文章結構寫大意」的策略,但必須「認識文章結構」;
「自我提問」的策略於四年級開始認識有層次的提問,包括事實、推論、評論,但其中較難的評論層次應於高年級學習。